针对工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专业思维不足、激发专业兴趣不够,在校学生对企业、行业不了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学院从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内容、培养手段、谁来培养、培养载体等为切入点,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和学科特点,提出了“实学实效”教育理念,确立了以“融入浙江,面向全国,为生物与化学工程领域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一线培养人才”为面向定位,以“造就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进行了专业布局调整、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教学改革建设。
一、通过“三基”培养体系建设,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改革
通过“三基”培养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思维,激发专业兴趣提供了重要支撑。
构建“三基”培养体系。构建“三个平台”、“十大课程模块”等,强化工程、工艺、设计和多学科交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构建“三个实习”实践体系,强化生产、研发、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实践学分数增至32%~44%;通过“三实讲坛”、产学合作、国际合作等强化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等基本素质培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改革。应用型科研反哺教学,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鲜活了课程内容;利用产学合作工程实学成果案例教学、企业一线现场教学、资深工程师传道“准工程师”教学等,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中30%以上引入了教师实际工程实学成果,推动实践教学;通过科技竞赛、社会人文实践等强化课程外能力培养。
二、通过“两师”师资团队建设,强化产学研合作载体的教学改革
通过“两师”师资团队、产学研合作载体的教学改革建设,接轨行业、企业,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
工程背景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师相结合的“两师”师资团队。多年来,通过产学合作培养教师,成为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带头人、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省151第一层次人才、省优秀教师等21人次,引进具企业背景人才12人,聘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资深工程师等兼职/客座教授92人;举办了“科技型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三实讲坛159期。
构建产学研合作载体。多年来,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十二五”优势专业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教育平台5个;申请获得硬件建设项目经费2000多万元,新建了面积2500平方米的省内领先的过程工程技术与工艺中试实训平台;新增浙江省重点实验室、首批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建设点、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等省部级学科平台7个;新增浙江省引进大院名所科技创新载体(中德ZEHN联合研究院)国际合作平台1个;与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和实习基地46家。
三、通过“实学实效”教育理念,强化“三实”人才的培养体系改革
立足于我国传统实学文化,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务实”办学精神,创新提出了“实学实效”教育理念,构建和实践了“强化‘三基’培养,造就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强化工程、工艺、设计和多学科交叉等方面基本知识,生产、研发、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基本能力,国际化视野、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和创新思维等基本素质的“三基”培养。做事当中体现做人,做事依靠做人保证,做事以做学问支撑,既要成才,更要成人。
四、通过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强化支撑人才培养平台教学改革
通过与企业、科研院所、行业、政府、高校、国际等六大合作拓展办学空间,着力构建了教学教育平台、学科科研平台、国际合作平台、产学合作平台等载体,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了改革,成效显著。通过多来的实践,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等教学教育平台5个,完成了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实学实效教学培养近化类工科三实创新人才的探索与研究”等,出版了办学思考与实践专著《永利娛樂城》(浙大出版社,24万字),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率先提出和培育了“农副产品生化制造”新兴交叉学科,构建了一批特色学科专业平台;特色师资与特色平台支撑了“三实”人才培养。
五、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专业布局调整、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等教学改革建设,大力加强面向地方和行业的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有效提升了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表1 省级以上建设专业一览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立项时间 |
建设类型 |
1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007年 |
省级重点专业 |
2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009年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3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010年 |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
4 |
轻化工程 |
2011年 |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
5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012年 |
省十二五优势专业 |
6 |
生物工程 |
2014年 |
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 |
7 |
轻化工程 |
2014年 |
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 |
表2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一览表
序号 |
立项年份 |
所属学院 |
合作企业名称 |
1 |
2010年 |
生化学院 |
浙江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2 |
2011年 |
轻工学院 |
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
3 |
2011年 |
轻工学院 |
浙江永泰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表3 省级高校教学团队一览表
序号 | 教学团队 | 负责人 | 立项年份 |
1 | 轻工技术专业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林江 胡开堂 | 2007年 |
2 | 物理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系列课程团队教学 | 张立庆 | 2009年 |
表 4 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
精品课程名称 |
立项年份 |
负责人 |
1 |
物理化学 |
2003年 |
张立庆 |
2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2004年 |
张立庆 |
3 |
有机化学 |
2005年 |
张培志 |
4 |
有机化学实验 |
2011年 |
李菊清 |
表5 教学成果奖
序号 |
成果名称及等级 |
获得者 |
立项年份 |
1 |
基础化学课程体系与应用技术相结合之研究 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张立庆、张培志,李菊清,祝巨 |
2002年 |
2 |
基于培养学生科研开发能力的化学类课程教改研究浙江科技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张立庆、曾翎、朱春凤、李菊清 |
2004年 |
3 |
基于培养学生科研开发能力的教学改革研究 浙江省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
张立庆等 |
2007年 |
4 |
当代高等教育背景下化学系列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浙江科技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张立庆、曾翎、朱春凤、李菊清、陈劼 |
2008年 |
5 |
理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 浙江科技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张立庆、曾翎、李菊清、姜华昌、吕守茂 |
2010年 |
6 |
新就业形势下近化类工科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科技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
张培志、毛建卫、杨志祥、李俊、蒋成君 |
2010年 |
7 |
实学实效”培养生化类工科专业“三实”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浙江科技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
毛建卫、杨志祥、刘士旺、杨瑞芹、王永江 |
2012年 |
8 |
数字化环境下化学类系列课程教学新的改革与实践 浙江科技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
张立庆、张海天朱春凤、李菊清、陈劼 |
2012年 |
9 |
轻化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浙江科技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
沙力争、胡开堂、胡志军、赵会芳、寇顺利 |
2012年 |
10 |
实学实效培养三实创新技术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优秀成果获 |
毛建卫、张培志。曾翎、杨志祥等 |
2013年 |
11 |
实学实效”培养生化类工科专业“三实”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毛建卫、杨志祥、刘士旺、杨瑞芹、王永江 |
2014年 |
12 |
数字化环境下化学类系列课程教学新的改革与实践 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张立庆、张海天、朱春凤、李菊清、陈劼 |
2014年 |